|
楼主 |
发表于 2020-6-5 13: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地为瑶族民族乡,离县城80公里,离最近的镇24公里。全深山,行车需3个半小时,如是公交车估计在8个小时以上。全是留守妇女和儿童,交通极为不便。如要乘公车需步行24公里,或由人由电单车送。全村只一个小卖部,啥也没有,物资极为馈乏,因此,送物资很实惠,那是个拿着钱也买不着东西的边远小村。一个去年考上教师资格的乡村女教师是这个教学点的惟一老师,学生20个,需要这个老师全套教。我们临走时送了2千元给老师,请她根据需要,为那20个学生购置点物品。说实话,政府把村村通公路修到了这个遥远的小山村,也为每个家庭修建了现浇水泥的房子,但屋里家徒四壁,全是毛坯,楼梯连扶手都没有,也没一家有象样的床或家私,被子可用一团糟形容。孩子们有电视看,但是电视村村通的结果。老人只会瑶话,不会汉语,交流中愚昧比贫穷更可怕。但政府确实是下了大力,每户都落实了家庭医生,参加了新农合。但效果如何?因时间关系没细问。此次之行,总体结果还是可以的,但并非完美。坏了4台车,最多的维修费应上大几千。十万大山,确非浪得虚名的壮阔。为那里已理论脱贫的少数民族同胞祝福吧。写到这里,想到那些孩子和老人,有一种想哭的心酸。都解放70多年了,屋中的堂火依旧,苦难远未离开那此苦难的人们---羽哥结束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