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20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宗萨钦哲仁波切法语

[复制链接]
摩诃揭谛
实名认证

569

主题

6576

帖子

6439

积分

e族能天使

Rank: 5Rank: 5

注册2010-5-17

越野e族征文勋章越野e族公益助学越野e族爱心善举越野e族SUV BASE 优秀会员勋章【春节感恩父母】叙述征集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23:0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天缘阁主 于 2016-12-9 23:14 编辑

宗萨钦哲仁波切(三)
         当不利的境遇与悲伤来袭,我们必须学会利用它们做为提醒,切勿过份专注于试图解决难题,通常它们都无法解决。反而,你应该转而思惟轮回的艰难与过患,来帮助自己克服怠惰。

——
问:如果我发现上师不具格,离开他是否破戒,是否需要征得他的同意?
宗萨仁波切:不会。除非他已领受一些教法尤其是金刚乘教法,否则不算破戒。因此领受较高深的教法之前最好仔细分析上师。得到上师同意虽然好,但有时不一定需要得到批准,因为他可能不同意。若你已下定决心离开最好还是不要问他。
《不是为了快乐》


         
事实上,我们所经历的一切大小事情必定会导致失望的原因,是因为我们一直无法记得自己感知的一切都是自心的产物,反而执着于「在外面」的显相,并相信它们是真实存在的。这就是我们在金刚乘「观想的修持」中所要处理的东西。 ---- 宗萨仁波切


     
在我们生病非常痛苦时,如何保持快乐心情?宗萨仁波切答:第一种方法:愿众生所有的痛苦和疾病都转移到你的身上,如此就不会有众生需要受苦。第二:去想我经历的痛苦疾病,都是我过去的业力使然,希望我所有的恶业都到这个病痛上来,了结我的恶业。第三:去想所有的苦痛都只是自心的显现,都是虚幻的。

      修行见地的时候,不允许有偏好,因为一旦有了偏好就有成见,这就是二元对立,而二元对立正是痛苦的根本原因。 ---宗萨钦哲仁波切

         
你永远都害怕有人比你好,永远都希望比其他每一个人要好。“自我”主要的目标之一,便是学习如何能更有效率地把它自己喂饱,让它愈长愈大;为了达到这种目的,它永远都创造出一个完美的模型做为向导——这种习气也被金刚乘运用为上师的概念。 --- 宗萨钦哲仁波切


      
如果你看到一个观点,这个观点令你不舒服,那么说明你执着于一个相反的观点。这个观点奴役着你,所以你会不舒服。这样的事情也应该出离。不管这个相反的观点正确与否,或是谁所说,如果他可以让你不舒服,那你已经被攻陷,你都应该从那里出离。宗萨钦哲仁波切开示


   
      
“自我”永远都欺骗我们去追求未来,我们思考着明天或明年要做些什么事、计划退休的生活、孩子还没出生就先担心自己能为他们做些什么。我们多么随便地就忘记了死亡就在门口、书桌上、椅子上,它不只是守株待兔,而是悄悄地逼近我们。——宗萨钦哲仁波切


      
问: 如何教育孩子从小接触,认识佛法。 宗萨仁波切:很重要的是,教育孩子不一定是为了要找工作,我认为很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学习优雅,学习慈悲,懂得怎么玩,不要太自私,这些东西比较重要。


      
问:如果我发现上师不具格,离开他是否破戒,是否需要征得他的同意? 宗萨仁波切:不会。除非他已领受一些教法尤其是金刚乘教法,否则不算破戒。因此领受较高深的教法之前最好仔细分析上师。得到上师同意虽然好,但有时不一定需要得到批准,因为他可能不同意。若你已下定决心离开最好还是不要问他。


      
你永远都害怕有人比你好,永远都希望比其他每一个人要好。“自我”主要的目标之一,便是学习如何能更有效率地把它自己喂饱,让它愈长愈大;为了达到这种目的,它永远都创造出一个完美的模型做为向导——这种习气也被金刚乘运用为上师的概念。 --- 宗萨钦哲仁波切


     
菩萨道的修行是以帮助其他众生为基础,但主要意图是摧毀自我,而不是社会服务。不论你做了多么好的事情,以巨大的自我从事服务社会的举动,都不算是善行;但是如果自我粉碎了,不再自私,那就是利生的事业。~~宗萨仁波切


      
自我经常积极地寻找那些导致痛苦的原因——在一个本身就是无常而不是实存的系统中,不断寻求永恒与实存,必然会产生痛苦的结果。痛苦起自于误解,离开了事物和我们自己的真实本性。 --- 宗萨仁波切


      
当你看到某位上师,你很喜欢他,他好像你的老师或精神上的伙伴一样,那么你自然地就会有信心,当他教导你时,无论他教导什么,都使你了悟现象的实相,而进一步走向究竟觉悟,那么这个人就是你的上师,无论有没有仪式、他是不是仁波切或被认为是伟大的老师。 ---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自由,要给予对方空间和自由。这很重要。即使你拥有一段真正不错的关系,我也会建议你每天至少离开你的丈夫、妻子或男女朋友一小时的时间,不讲话,不发短信,不沟通,什么都不做。——宗萨钦哲仁波切


      
心的自我观照的能力,大部分人从来没有用到过。所以心的99%的能力和丰富性都被我们浪费掉了。因为我们没有用到它,每一秒钟都是一个悲剧。所谓的活着,比如喝茶这件事,刚才我喝了茶,而并不觉知我喝了茶,大部分人只是一种条件反射而已。而佛教有非常系统的方式和手段来发展内观。


   
佛法说,没有人是不幸运的。幸运和福德与生俱来。它一直都在那儿,只是需要被发现。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潜质。没有人的幸运比别人更多或者更少,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修行不是让我们得到我们所没有的,而是为了让我们实现,发掘出我们自性拥有的。——宗萨钦哲仁波切


   
哪怕你一次次的因为觉察到自己有自私的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不好的习惯等等,已经发现,但又不能有效对治不能停止,因此产生罪恶感——但是这个恰恰表示你的菩提心正在发芽、正在茁壮成长中。——宗萨钦哲仁波切


     
我们的所做所为,都是出于期待,而不是出于无造作的真诚。缺乏真诚时,我们会变得非常脆弱,我们可能成为自己跟别人期待的牺牲品。——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找到一位慈悲、并亲切并了解如何指导你的上师,确实很难。但更难的是,找到一位,有勇气去“行为不端”的上师。这相当困难。大多数的上师们都会尽量满足你的社交要求,而这很危险,因为你们只不过是在相互欺骗罢了。宗萨仁波切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自我能够天花乱坠地谈无我,利用无我做装饰,它因为谦卑而生起骄傲,为了感觉优越而表现慈悲……


   
如果佛法变成用来建立你生活的用具,比如你工作不顺利,家庭不和睦,而你一筹莫展之际来祈求佛,希望令你的工作顺利家庭幸福,仅仅为此而祈愿,这是非常危险的,特别是对于我们行者来说,我们永远不应该是为了人生而接近和爱好佛法;人生是为了佛法而不是佛法为了人生。—— 宗萨钦哲仁波切


     
佛法修持最重要的先决条件是全然的孤立,因为我们独处时,受到散乱的影响就会较少,因而能创造出完美的条件,让悲伤感在心中增长。[悲伤]是一片活土,对于那些知道如何善用它的人,无须费力就能从其中涌现各种善念。佛陀在佛经中赞叹[悲伤]是引导一切善德能接踵而来的开拓者。——宗萨仁波切


   
如果你单单有一个善念,也绝不要小看它,这值得赞赏。因为所有的小水滴都会汇集成为广阔的大海。诚然我们该满怀好的意念和行为,但也不要责备自己只有那唯一的一点善念。如果成为好人需要耐心,那它值得付出耐心。——宗萨钦哲仁波切

  
   
积聚功德要从发菩提心开始,中间要以菩提心为伴,然后不管你采用什么方法来积聚功德,你都要有防毒机制,知道在胜义谛层面,这些现象都是幻相。最后,把你所积聚的全部功德回向给迷恋轮回和世俗谛里面的一切众生,希望他们都能够解脱。 ---- 宗萨钦哲仁波切


      
因为我们不相信这是一个梦境,所以我们需要做一切,礼拜、念诵、打坐,一切一切来让我们认识、证明这不过是一个梦境。然而去接受这一点是这么的困难,所以诸佛菩萨才要设计那么多的法,那么多的道,来让我们去修。这,就是诸佛的慈悲,他们一直在陪我们玩这样的一个游戏。很有价值的游戏。--宗萨仁波切


      
宗萨仁波切:我喜欢中国人的一个理由是因为佛教。我认为,中国和中国人将来会是佛教的护法,不仅仅是在资金方面,也是在修行人这方面。佛教的内涵将在中国人的身上体现,我是这么认为的


     
“法”不是實相,而是“道”。法是爲了對治痛苦與煩惱的,若痛苦與煩惱消失,則法也消失。——宗薩仁波切


      
轮回就如同前面例子中的脏衣服,涅槃则像干净的衣服,两者都不是实相;但是,如同干净的衣服比脏衣服接近衣服的真正状况,涅槃也比轮回接近实相。轮回是执着在幻觉上,而涅槃则是执着在幻觉的消失上。涅槃仍是二元对立的成见,因为你所认知的是幻觉消失,而不是“实相”。by宗萨钦哲仁波切


      
你下定决心不再当自己欲望的奴隶,但是当遇到什么吸引你的东西时,你的心立刻高估那样东西,把它当成最可爱的东西,授与它足够力量来俘虏你。以这种方式,心创造出一张大网缠住了自己,对不同的事物染上瘾头,使这些事物变成不可或缺——没有它们,你就觉得活不下去了。 --- 宗萨钦哲仁波切

       你观想金刚萨埵坐在头顶上时,想象他与你面朝同一个方向。而当你修「上师瑜伽」仪轨时,由于染污众生都会认为坐或立于高人一处者,一定较好或较具权威,因此之故,你观想上师与众眷都位于稍高的位置,并且全都在注视着你。——宗萨钦哲仁波切《不是为了快乐》

      
“如果我们喜欢一个人,就会投射出一种幻相,认为他是超好人。后来,他做了一些事,威胁到我们的自我,这时,我们对他的幻相变成了完全的坏人的幻相,于是我们十分生气。我们虽然只感受到自己对他的幻相,从来没有真正见到他,却经历了一切情绪。”——宗萨钦哲仁波切


     
宗萨仁波切:金刚乘的男女符号象征与性无关。修行只存于悲智双运的正见之下。此外,由于密续道修的是个人的、非概念性的层面,我们无法对一位修行人给予评断。密续完全超越了一男一女有性关系的传统想法,修的是藉由现象而引发对空性和菩提心的超凡了悟,为的是自轮回中解脱一切众生。


      
根据菩萨道更广大的见地,排斥你的瞋恨其实是一种缺点。想要排斥坏的,而只想保留好的,表示你仍被我执所染污。因此,当菩萨道修行者注意到自己的瞋恨时,她反而应该想:瞋恨确实不好!但我不是唯一深受其苦的人,一切众生都饱受其苦!所以,愿我能为一切众生承担瞋恨、嫉妒与骄慢。----宗萨仁波切


   
我们持了很多咒,仍对此生很多执着,只是为了竞争心,希望比别人好,所以念了很多咒,像这样做能够再投生人道已经很不错了,像这样子的修习佛法是完全错误的。印度有一位圣者说:“如果你不知道怎样习佛法的话,佛法是最好的毒药,它可以立刻让你下地狱。” ---- 宗萨钦哲仁波切


     
你下定决心不再当自己欲望的奴隶,但是当遇到什么吸引你的东西时,你的心立刻高估那样东西,把它当成最可爱的东西,授与它足够力量来俘虏你。以这种方式,心创造出一张大网缠住了自己,对不同的事物染上瘾头,使这些事物变成不可或缺——没有它们,你就觉得活不下去了。 --- 宗萨钦哲仁波切


   
我不认为这是真的爱,这种爱以自我为中心,很少真正考虑别人的感受。它以对方的付出来决定自己的付出,这是交易。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家庭关系老是这么紧张。总是出各种问题。因为我们并没有真的爱过任何人,你有完全不需要回馈的爱过任何人吗?不管他做什么都丝毫不影响你对他的爱? 宗萨仁波


      
问: 请问仁波切,社会上很多人靠欺骗与恶行,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财富。由于他们不相信轮回与因果,如何去引导与开解他们呢?
      宗萨仁波切:让他们了解如果别人这样对待他们的话会发生什么事。


      
傲慢往往爱把自己伪装成自信心,但自信心不会有不安全感,就像我们都非常自信自己是人类一样。自信心是充分知道自己的真实面目。 而傲慢是构筑在虚假和谎言基础上的,甚至对自己说谎,自欺欺人,病态十足。傲慢是一种特殊的情绪,镶嵌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层面。——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如佛陀一般的圣者已经证悟无我,他没有一个自我需要被满足。因此,他不需要通过结婚,或是建立家庭,结交朋友来摄取安全感。他呆在黑暗里也不会怕黑。他也不需要电影音乐来娱乐自己。—-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不论是念头或是行为,我们在一天当中所做的任何事,几乎没有一样显示出我们觉知生命是多么的脆弱。我们浪费时间在影城等候一部烂电影开演,或急着赶回家去看电视现场节目。当我们坐着看广告、等待……此生的光阴就逐渐消逝了。 --- 宗萨钦哲仁波切


     
宗萨仁波切开示说:对上师的信心就是诸道之精髓。一旦成就了此种信心,我们即已实现了所有佛法修习的究竟目标。果仓巴大师也说:一生成佛道,不在法殊胜,而在虔诚信。


     
如果一个人研究空性却没有作为空性基础的菩提心的话,那么空性根本不能发挥作用,不但不能发挥作用,还会变质,变成一种害我们陷入虚无主义的毒品。—宗萨钦哲仁波切


     
基本上你能控制的只有当下你有的东西。你不能控制过去,不能控制未来,你能控制的只有你现在所有的这一分钟。而如何控制呢?不是持咒,不是把它们绑在念珠上。只是看着并欣赏着,就是这样。 ——宗萨仁波切

  
   
宗萨仁波切说:念诵事实上是禅修的一部分,是一种禅修技巧。禅修有点象以毒攻毒,我们的根本问题是持续的散乱。因此,禅修的作用是,我们以一种散乱来中和其它的散乱。念诵就有点象是这样。实际上,所有的仪轨,甚至只是供水。如果你认真清洗器皿,真正专注于清洁,你基本上就是修持了禅定。

  
   
把注意力集中在“止”的修行,多少可以帮你远离心的疯狂境界,让你能注视它,而不完全地卷入混乱中,受它控制。当念头和烦恼生起时,你不带成见地注视它,既不搅乱它,也不捏造更多念头,它们就能自己沉静下来——只要你不做什么,心就会静下来,这时,“观”的光明才能进入你心中。——宗萨钦哲仁波切


     
有人问:你是佛教徒?你们佛教徒不吃肉,对吧?这是一个跟道德、戒律有关的问题。我的意思是,这样很好,但佛法不单只是道德和戒律。事实上,第七世纪的印度学者寂天就曾说过:「如果没有智慧,所谓的悲心、爱心、慈心和戒律,就成了盲目愚昧的举动。」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段话 __宗萨钦哲仁波切


     
如果你怀疑,为什么让一切众生成佛是你的责任而不是众生自己的责任,想想这个道理:这是你的责任,因为众生是你的认知,而直到你清净一切自己的认知才能成佛。即使只有一种认知是染污的,你仍然陷在二元对立中,不能成佛;因此,成佛的唯一方法,就是让一切众生成佛。 --- 宗萨钦哲仁波切

      真正的师徒关系总是曲折与动人的。曲折是来自学生自身权威议题的投射和讨价还价,动人则是来自老师的慈悲与智慧。真正的师徒关系一定要近距离的互动,离于遮掩和粉饰,完全赤诚。一开始,我着迷于神奇的心有灵犀,慢慢的,则更珍视平淡与实际的“传染”,它具有人类其他关系所没有的广度与深度。--宗萨
     當你感到憤怒時,只管看著自己的憤怒;不是看著憤怒的原因或結果,而只是看著憤怒情緒本身。當你注視著自己的憤怒時,會發現沒有任何東西。你可以指著它說:「這是我的憤怒。」而理解到該處毫無一物存在,就是所謂的「智慧初開」。~宗薩仁波切

     
当我们生气、兴奋或处于任何强烈情绪中的时候,我们就会失去自制,完全被吞没掉。我们不知道自己已经被情绪占据了。甚至于情绪爆发前就已经知道,我们仍然无力阻止它的泛滥。太多的愤怒对健康不好、嫉妒只会增加问题,由于我们的心未受训练,因此这些情绪仍然把我们变成了它的玩偶!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有一天,我们将不再听到慈悲、智慧、修行这些话,看不见那些黄衣飘飘的僧人,也不再听见悦耳悠扬的诵经声了;有一天,我们会与所有的善知识告别,直到他们消失在记忆的深处,想到那一天,我的心忽然柔软起来,开始原谅别人,也开始原谅自己。对于当下这一切,我真的充满感恩。—宗萨钦哲仁波切


     
把注意力集中在“止”的修行,多少可以帮你远离心的疯狂境界,让你能注视它而不完全地卷入混乱中,受它控制。当念头和烦恼生起时,你不带成见地注视它,既不搅乱它,也不捏造更多念头,它们就能自己沉静下来,只要你不做什么,心就会静下来,这时,“观”的光明才能进入你心中。——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别害怕 看见的都是自己 • 也即是本尊• 若没有训练 自动的反应就是逃避 寻找藏身之处 完全失去参照点• 持续感知这一切只是幻觉 持续看着心识及其反应  没有二元概念判断的时候  就是轮回的结束  ——宗萨仁波切《临终与死亡的忠告—中阴教法》


   
宗萨仁波切: 如果你在一间黑暗的房间里想要看东西,你同时需要点燃一根蜡烛,并保护它不受干扰,因为摇晃不定的烛光不能让你看清楚东西。同样地,“止”保护你的心不受干扰,而“观”则提供光亮让你看得见

      你需要出离的东西很多,并不只是不抽烟不喝酒或不打牌 。 所谓出离,就是不再执着过去执着的事物。当你不再执着一件事物或一种习惯,它就失去了指挥摆布你的能力,你也就获得了自由。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你必须出离所有的事物,才能获得彻底解脱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菩提心就是使一切众生成佛的热望。同样地,要有菩提心,就必须对空性有所了解;否则你就必然会同意克利希那慕提那类人的看法,认为心不可能完全地利他。缺乏“无我见”,当然很难想像有这种心。只要你相信有坚固存在的“自我”,就不可能有完整的菩提心。-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上师就是教法本身。一位伟大的萨迦上师说:我们心的空性层面是密的上师,心的明性层面是内的上师。我们需要一位外在的上师。为了见到你自己的脸,你需要一面镜子。所以外的上师就像是镜子,使你见到内的上师。一旦你了解内和密的上师,就不再需要外的上师,外的上师融入内和密的上师中。 ---宗萨仁波切


      
在这年头,光是想找时间全然独处都极有问题,特别是对那些有家室的人而言;也因此,要安排一个「理想的修行场所」更是无法想象的奢侈品。所以就单纯一点,让自己每天尽量有一、 两个小时完全独处。——宗萨仁波

     如同吉美·林巴所说,最大的福德就是能维持独处,而且除了修持佛法之外,什么也不做;供养 整个世界与其中的一切,也积聚不了足够的福报来拥有独处修行的机会。他还说,只有在孤独中,我们才能看到轮回 的过患与涅盘的利益。因此,我们要从心底祈祷,愿自己有一天能遇上如此的机会。——宗萨仁波切

     
宗萨仁波切讲过,其实我们学习佛法还是想“怎么让我过得更好,让我的烦恼更少,让我在轮回中过得更舒服,让我的这个‘我’更完美”,想怎么样提升这个 “我”,而不是怎么样去扭转。从根本上来讲,学习佛法完完全全走的是另一条路,是完全颠覆现在的心行的一种道路。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基本上很普遍的来说,强迫一个天真无邪的人去接受某种思想都是不好的。宗教是灵性的事情,他们必须自己去追寻。我们不能强迫喂食他们。如果这样做的话,不管宗教的精髓是什么,就会失去。

      佛法修持最重要的先决条件是全然的孤立,因为当我们独处时,受到散乱的影响就会较少,因而 能创造出完美的条件,让悲伤感在心中增长。「悲伤」是一片活土,对于那些知道如何善用它的人,无须费力就能从其中涌现各种善念。——宗萨钦哲仁波切
      一个维持独处很好的理由是,要遇见没有偏见、能尊崇佛法而不心怀嫉妒的人,是非常稀少的。   如果我们还是很难创造独自生活的机会与助缘的话,至少试着让自己的心远离迷惑。如同康楚仁波切所说,在所有独处的经验中,将心与迷惑分离是最殊胜的闭关、最殊胜的孤独、最殊胜的僻静处所。宗萨仁波切
       宗萨仁波切:作为轮回中的众生,我们经历的每一件事都是不确定,大大受制于因果的影响和力量。我们非常希望事情能依照我们计划和期待的那样,都在我们的掌控中。通常即使实现了计划的25%,我都说可以庆祝了。但我们就是很贪心很盲目,想要事情照我们所希望计划的那样发生。最后经常弄得自己忧郁沮丧!
       问:“如何去爱那些伤害过自己的人,如何放下内心的伤痛?”宗萨仁波切:“试着去想他们是因为自己的无知和种种的情绪才带给你伤害。”
      真正的师徒关系总是曲折与动人的。曲折是来自学生自身权威议题的投射和讨价还价,动人则是来自老师的慈悲与智慧。真正的师徒关系一定要近距离的互动,离于遮掩和粉饰,完全赤诚。一开始,我着迷于神奇的心有灵犀,慢慢的,则更珍视平淡与实际的“传染”,它具有人类其他关系所没有的广度与深度。--宗萨
       如果你在开始聆听法教或开始修行的那一刻,即怀有「为一切有情众生闻法修行」这种广大的心、广大的态度,修行的道路将不被干扰。非常非常大的状况,或许会干扰你的修行,否则诸如婚姻破裂等小事,不会太困扰你。然后是金刚乘广大无边的善巧方便。有了这种发心,再以金刚乘的方便来闻法。---宗萨仁波切

      
悉达多了悟到自我并非独立存在,自我只不过是一个标签,因而执著于自我就是无明,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发现。然而,虽然自我这个标签或许毫无根据,要摧毁它却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执著于这个称做自我的标签,是所有的概念中最难以破除的。 --- 宗萨钦哲仁波切


      
当你遇到什么吸引你的东西时,你的心立刻高估那样东西,把它当成最可爱的东西,授予他足够的力量来俘虏你。——宗萨仁波切当我们被欲望之箭击中的时候,一切常识、沉着和清明都不见踪影,而假尊严、堕落和不道德就缓缓渗入。中了毒的人会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无所不用其极。如同扑火的飞蛾和上钩的鱼一般,世上无数的人都曾因贪恋食物、声名、赞誉、金钱、美貌和崇敬,而堕入陷阱之中。 --- 宗萨钦哲仁波切


     
阿底峡尊者说,修心要达到什么程度呢?你的心要变得非常有技巧、有办法,即使有一些干扰你的事情发生,你的心仍能保持在正法上。各种干扰必定会出现,你不用出去找,它常常不请自来。真正的干扰总是来自你没有预期的地方,只有这种干扰才是好的干扰。


     
修行的场所在哪里都无妨,所以试着不要过分挑剔。否则,你会为了安排正确的修行条件,而把所有的时间与精力都花在枝微末节上,却没有时间修持。 --- 宗萨仁波切

      宗萨仁波切:就如大家所知,他自己是位王子,他是受追寻真理的愿望所触动。他反对那种有某个真实存在的,决定我们命运的神的想法。为此,甚至到了今天,佛教的导师们告诫我们,研究佛教即是研究自己,而研究自己即是发现无我。最重要的是,发现无我即是与对他人心怀慈悲有关。
      现今许多的佛法修行者,包括我自己在内,听闻佛法开示不知多少年了,但我们的心仍像木头般僵硬。在生活中,当一切似乎都很顺利时,我们就感到快乐;但是当计划受阻时,我们就感到受伤,而且还常刮起无法控制的情绪风暴,这是佛法从左耳进、右耳出令人困扰的征象。 宗萨蒋扬钦哲
      在我们证悟之前,我们所有的爱都是基于自我。或者说,我们所有的爱都需要回馈。自我一直没有安全感,它非常缺乏存在感,为此他需要不断的通过他人、外境来摄取存在感。为此我们建立家庭、学校、政府、医院、养老院以及各种社会组织,以获取各种不同时期所需的安全感。
      当我们请求加持的时候,我们往往想到诸如清净染污等巨大又遥不可及的问题。你应该为此时此刻面临的问题祈祷,例如,失去灵感、心思散乱、不了解佛法等等,而非笼统的事物。---宗萨仁波切
      当念头和烦恼生起的时候,如果你不带成见地注视它,既不搅乱它,也不捏造更多的念头,那么它们就能自己沉静下来,只要你不做什么,心就会静下来,这时候,观的光明才可能进入你的心中。修止的目的就是让你的心得到轻安,它表示心受到良好的训练,使你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放弃粗重的习性。--- 宗萨仁波切
      如果你真正有智慧的话,便能找到涅盘的地方,就在痛苦里。痛苦是最好的老师,你不必花一分钱,不必很尊重他,也不须发什么戒言,这位老师都与你同在,事实上,痛苦是你逃不掉的。所以,我们虽然生活在这充满痛苦的社会里,如果有清楚的觉知,那我们便会更尊重佛法。这即是法对我们的加持。--宗萨仁波切
      只有一个开悟者才能正确判断他人的行为和动机,作为一个初学者,由于自己的心不清净,所以根本无法准确判断他人的行为和动机。判断別人根本就不是你的工作!宗萨仁波切

      
佛教的各种修持是我们用来对治「自我珍爱」习气的技巧,每种技巧都是用来攻击各个不同的习气,直到完全去除「我执」这种无法抑止的冲动为止。因此,虽然有些修持看起来像是佛教的,但如果它反而强化了我执,事实上会比任何非佛教的修持还更危险。宗萨钦哲仁波切


     
真正的老师只关心你的证悟不关心你的钱包。所以,他只说你该听而非你爱听的话,但你该听的话你一定不爱听——宗萨仁波切


     
根据菩萨道更广大的见地,排斥你的瞋恨其实是一种缺点。想要排斥坏的,只想保留好的,表示你仍被我执所染污。因此,当菩萨道修行者注意到自己的瞋恨时,反而应该想:“瞋恨确实不好!但我不是唯一深受其苦的人,一切众生都饱受其苦!所以,愿我能为一切众生承担瞋恨、嫉妒与骄慢。”——宗萨钦哲仁波切


      
我们自己创造出朋友和敌人,却忘记他们是怎么来的。当你完全了悟这一切都只是你所创造的,而不只是知识上的了解时,你就自由了。---宗萨仁波切

       宗萨仁波切:我父亲指着我这样说:“你这辈子永远不会成佛,”我感到讶异而震惊。“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你太理性,你陷入理性主义之中。”他的话非常真确,因为我不管做什么,都是为了不让别人失望,为了让大家喜欢我,甚至是为了让大家赞美我!
       以一个平凡人的角度说:“我们都想百分百的、随意自在的控制我们自己的生活”,但是,我们目前完全没有控制自己的能力,我们目前99.99%都是被以前的因和缘所控制着。我们现在的人生,你不论是做什么、想什么、说什么、听到什么、尝到什么,都是有以前因缘的影响在里面的。 --- 宗萨钦哲仁波切
        我們多麼喜歡贏,多麼不喜歡輸;我們多愛受人關注,多不樂意被人忽視,這一切都是陷阱。如果我們落入其中一個陷阱,我們就變得軟弱。阿底峡尊者教给我们一种很棒的训练方式,称为「娄琼」。「娄琼」是个藏文字,意指「修心」。这个修练方式基本上就是记得问自己:我们正落入哪些陷阱? ----宗萨仁波切
        宗萨仁波切:没有胆量赤裸地站在本性面前,本性是什么呢?就是毫无本性。当你孤独的时候,就看到了自己的本性,这种下意识所体会到的无我的状态扰乱和破坏了你平常所建立起来的“我”的架构,诸如我有多漂亮、我是怎样的人、我有怎样的朋友、……
        因为你没有胆量赤裸地站在你的本性面前,而你的本性是什么呢?你的本性就是毫无本性。当你孤独的时候,就看到了自己的本性,这种下意识所体会到的无我的状态扰乱和破坏了你平常所建立起来的“我”的架构,诸如我有多漂亮、我是怎样的人、我有怎样的朋友、……--宗萨仁波切
        你认为只要知道佛法就足够了,无需修持。认为知道佛法就足够了,就如同认为去餐馆只是看看菜单就可以填饱肚子一样。你会把生病、违缘视为魔障,把一切都很顺利的视为加持。而事实恰好相反。你会向佛陀祈求“一切都很顺利”一百次而祈求“取得证悟”只有一次。甚至可能一次都没有。 —— 宗萨仁波切
        莲师曾说:‘不论任何地方修持金刚橛法会,那个地方会变得吉祥,所有外在,尤其是内在和秘密的痛苦都可消除。那些与金刚橛有直接或间接关联的人,所有的障碍将会逐渐或立即消除,并且可以迅速证得金刚萨埵的究竟成就。’宗萨仁波切

      
在我们一般凡人的境界里,看一个物件,这时候我们的感觉是有主体和客体的分别。当我们见到实相以后,我们就会领悟到被我们观察的客体就是我们的心,是心的光明性。当你这样觉悟了之后,你就会晓得,不但是你这个主观者在观察你,这个客体也在观察你,或者说那个客体就是你。---宗萨仁波切


      
一位伟大的萨迦派大师蒋扬嘉程说:「首先必须思考、深思熟虑,制造出虔诚心。」需要造作出虔诚心,也就是视上师为佛,使自己相信这件事。过一阵子,到了第二阶段,你会没有困难的看上师是佛。最后,在第三阶段,你会证悟到自己就是佛。这是金刚乘特别的方法。 __宗萨仁波切言教


      
修行,好比看电影,因为知道它是假的,所以即使会动感情,也能随时跳出故事场景,这就是出离心的简单表现。—— 宗萨仁波切


      
如果你真正有智慧的话,便能找到涅盘的地方,就在痛苦里。痛苦是最好的老师,你不必花一分钱,不必很尊重他,也不须发什么戒言,这位老师都与你同在,事实上,痛苦是你逃不掉的。所以,我们虽然生活在这充满痛苦的社会里,如果有清楚的觉知,那我们便会更尊重佛法。这即是法对我们的加持。--宗萨仁波切

  
     
宗萨仁波切:为了了解这点,我们需要一位外在的上师。为了见到你自己的脸,你需要一面镜子。所以外的上师就像是镜子,使你见到内的上师。一旦你了解内和密的上师,就不再需要外的上师,外的上师融入内和密的上师中。

  
     
如果我们还是很难创造独自生活的机会与助缘的话,至少试着让自己的心远离迷惑。如同康楚仁波切所说,在所有独处的经验中,将心与迷惑分离是最殊胜的闭关、最殊胜的孤独、最殊胜的僻静处所。因此,当你置身于人群,试着做做看, 让自己有一小段时间不融入于身边正在发生的事情之中。——宗萨仁波切

  
     
如果有人认为我是假的文殊菩萨转世,是一个罪恶的人,对于抱持这种想法的人而言,我就足以伤害他们了。对佛的堂弟提婆达多来说,佛从来不曾是一个好人;这并不能表示佛是好的,或是坏的,好与坏完全来自于那位看佛的人是采取何种价值观! --- 宗萨钦哲

  
      帮助别人有时是件困难的事。在大乘修持中,最重要的是修心,这个基础若能稳固,在帮别人时将更容易。来到一座寺庙,没什么可帮忙,那你可以赞叹说:真是一座美好的寺庙,多适合人修持佛法!这也是一种帮助。像这样有善良的动机常常欢喜赞叹的人,就不会伤害到别人。不伤害,便是一种帮助——宗萨仁波切
仁波切

  
      
你的上师即是你虔敬心与福德的投射,而虔敬心又是你佛性与福德的显现。若无福德,你就无法在遇到上师时认出来他来,或一如提婆达多,觉察不出上师的一丝功德。因此,在认出上师的能力上,福德扮演了极重要的角色,而虔敬心就是这种福德的体现。——宗萨钦哲仁波切

   
      
我们通常只想要无常的一半过程。我们只要生而不要死,只要得而不要失,只要考试的结束而不要它的开始。真正的解脱来自领受整个循环,而不是紧紧抓住自己喜欢的部分而已。谨记因缘的变异与无常,不论是正面或负面的,我们就能善用它们。~宗萨钦哲仁波切

  
      
金刚乘密续道像是一个很大的资源回收器,收集各式各样的垃圾,然后把它变成某种有用的东西。那就是密续的全部目的。----宗萨仁波切

  
      
通常我们只会对言行举止符合我们期待的人有虔诚心。你仰慕的上师,是那种你所喜欢的人,而非你需要的人。但你所需要的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对上师也是如此,我们希望他们能照我们需要的去做,这么想是不好的。我们应该去做他要我们做的事,而不是希望他去做我们想要他做的事。----宗萨仁波切


      
宗萨仁波切:对于佛教徒来说,拥有太大的世间福报并非绝对的好事,如果你不善于控制的话。会有很多事情跑来切割你的时间,你最后留给修行的时间可能只剩下一点蛋糕渣。如果你遭遇这样的福报,那可能是魔罗的馈赠。


      
你深切地关怀对方,慷慨地付出自己的爱。但实际上,爱只是“自我”寻求证明自己的另一种方法。“自我”只爱自己不爱他人,它充满着自己,根本没有空间留下来爱别人。—宗萨仁波切语(转自才丹老师微信)


      
金刚乘几乎是直接设法使你见到自己的神圣性。明白自己的神圣,对我们大部分人来说都非常困难,因为我们都受到自我的迫害与欺骗。我们认为自我一直在帮自己,但它却一直是蓄意破坏我们生活的限制因素,它是横梗在我们与真正想要的之间的最大障碍物。—宗萨仁钦哲波切


      
你之所以看到的是一个不完美的世界,是因为你有各种执着和不切实际的期待,如果你可以从这里出离,你会变得非常强大,你不再坚持必须住在有蓝色墙壁的屋子里,不再坚持必须喝桶装水,不再坚持必须用自己喜欢的杯子喝水,不再坚持茶的味道必须不浓不淡。 ---宗萨钦哲仁波切

   
     
切勿夸耀你的上师:无论你认为自己的上师有多伟大,为了你自己之故,最好把虔敬心放在自己心上就好。切记,做为佛教徒不是参加某种膜拜式的异教。如果你认为自己的上师比别人的上师更好的话,那么你可能也认为你的「平等舍」与「淨观」都优于别人的「平等舍」与「淨观」。——宗萨仁波切


         
只要你相信有坚固存在的“自我”,就不可能有完整的菩提心。如果“自我”真的存在,那么只关心自己和自己的所有物就完全合理;但是如果没有一个需要去关心的自我,你就能自由地把自己贡献给他人。你一旦了解自我只是个幻觉,就有机会对每一个人生起慈悲和菩提心。—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悲心不只是同情心,事实上,它是了知平等的心。了知自他之间的平等、好坏之间的平等,一切二元对立之间的平等,这就是悲心。——宗萨钦哲仁波切


         
对于密乘佛教徒而言,死亡或临终是我们生命中非常重要的时刻,因为在死亡的时刻,你拥有最好的机会。你得到这样的机会不是因为你是一个认真的求道者,不是因为你去寻求它,然后得到它。实际上,死亡降临是因为它是这整套的一部份。对于密乘佛教徒来说,如果懂得运用这机会,它会是个不寻常的加持。宗萨

  
        
果没有盲目的期待,就不会有失望。如果能了解一切都是无常,就不会攀缘执著;如果不攀缘执著,就不会患得患失,也才能真正完完全全地活着。——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正见》


         
金刚乘密续道像是一个很大的资源回收器,收集各式各样的垃圾,然后把它变成某种有用的东西。那就是密续的全部目的。----宗萨仁波切

  
        
修持观想的主要目的,是藉由培养清凈显相,使我们对现象世界凡俗而不清凈的显相能够加以净化。然而,不幸的是,「清凈显相」又是一个易于被误解的概念。----宗萨仁波切

  
        
所有这些不同的显相都生自我们一己之心,然后再经由我们的情绪所过滤。事实上我们所经历的一切大小事情必定会导致失望的原因,是因为我们一直无法记得自己感知的一切都是自心的产物,反而执着于在外面的显相,并相信它们是真实存在的。这就是我们在金刚乘「观想的修持」中所要处理的东西。--宗萨仁波切


         
一般来说,银行账户里有一点钱、舒适的住所、足够的食物、好穿的鞋子及其他基本的生活条件,确实能够让我们感到快乐。但是,印度的苦行僧和西藏走方的隐士之所以感到快乐,是因为他们不需要一个钥匙圈——他们不必恐惧财产会被别人偷走,因为根本没有什么东西需要锁起来。 ---- 宗萨钦哲仁波切

  
        
宗萨仁波切:相信这点对正式的佛教修心训练很重要。所以,一公斤的愤怒就是一公斤的智慧,一公斤的嫉妒就是一公斤的智慧,就像一公斤的水就是一公斤的湿气。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你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你最需要出离的对象,但它往往是你最不希望出离和最难出离的东西。有时候,细节可以看出你的出离是否彻底,如果你彻底的出离,你就不应该有任何烦恼,因为你抛弃了所有的执著。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你该抛弃的是对一切的执著,而不是一切。


        
金刚乘的男女符号象征与性无关。修行只存于悲智双运的正见之下。此外,由于密续道修的是个人的、非概念性的层面,我们无法对一位修行人给予评断。密续完全超越了一男一女有性关系的传统想法,修的是藉由现象而引发对空性和菩提心的超凡了悟,为的是自轮回中解脱一切众生。宗萨仁波切


        
如果你明白,你看到的显现是由于你所戴的有色眼镜,别人看到的显现是由于别人所戴的有色眼镜,大家都没看到事物的真正面目,那么你的生活就会更和谐。不幸的是,大部分的众生都不明白每个人都戴着有色眼镜,因此他们对自己所看到的都很认真,结果是,大家卷进了包括战争的各种冲突中——宗萨钦哲仁波切


        
如果能检视所有我们经历过的悲剧之因,就会发现自己是如何有系统而精确地安排了所有的因与缘,因而确保了我们所经验的果。然而,我们只是不断地抱怨!这显示出你对因、缘、果缺乏理解,且对佛、法、僧缺乏信心。——宗萨钦哲仁波切《不是为了快乐》

           

0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e族主天使

Rank: 7Rank: 7Rank: 7

注册2013-4-21

2018阿拉善英雄会英雄2019英雄会英雄勋章2020英雄会英雄勋章

沙发
发表于 2016-12-10 11:17 | 只看该作者
摩诃揭谛
实名认证

569

主题

6576

帖子

6439

积分

e族能天使

Rank: 5Rank: 5

注册2010-5-17

越野e族征文勋章越野e族公益助学越野e族爱心善举越野e族SUV BASE 优秀会员勋章【春节感恩父母】叙述征集

QQ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9 10:25 | 只看该作者
         早上能醒来就是最快乐的.....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

快速回复主题

温馨提示

手机版|FBLIFE.COM

GMT+8, 2024-4-19 20:23 , Processed in 1.282818 second(s), Total 12, Slave 11 queries ,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